随着现代化医院建设进程的加快,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疗水平持续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物流运输的弊端逐渐显现,已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的瓶颈之一。近年来,为了满足医疗工作中日益增多的物流传输需求,新的轨道物流传输系统已渐渐成为焦点。
通过相应的对比实验测算,各楼层智能化轨道小车传输系统运输时间均少于人工运输时间,轨道运输优势明显。根据某院区统计,智能化轨道小车传输系统差错率为 0.01%,破损率为 0.06%,明显低于人工运输。
优势概况:
医院智能化轨道物流传输系统是由计算机控制的适用于现代化医院内部医疗物品的综合传输系统,是通过特定的水平和垂直轨道连接设在各临床科室和病区的物流传输站点,由装载小车沿着轨道实现临床科室之间、病区之间、医技科室之间立体的物品传输。各病区药品则由审方药师通过药房管理系统审核医嘱,检查无误后再由配方药师进行调配、核对和装箱。装箱完成后,在电子操作屏上输入需要发送的科室站点,小车就能即刻出发。该系统主要由工作站、井道、运载轨道、供电系统、电动装载小车、转轨器、空车存储区、防火窗和防风门等组成。一般的护士站使用单轨系统,在运送量较大的区域使用双轨系统。小车的最大载重为 15kg,平均水平速度为 0.6m/s,平均垂直速度为 0.4m/s,还可根据需要调低或调高速度。在运输过程中,可根据运输的物品配合使用防震海绵垫或水平仪。它具有不占空间,操作简单,安全性好,传输量大,扩展性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提高工作效率:
启用智能化轨道小车物流传输系统以来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各楼层智能化轨道小车运输时间均少于人工运输时间,轨道运输优势明显,每楼层平均耗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人工运输速度较慢,送达时间波动较大;智能化轨道小车物流传输系统速度基本一致,送达时间快速而稳定。由于人工运输受人力调配、电梯运行情况、等待和集中运输等环节的限制,导致效率降低。而轨道运输基本没有限制因素,同一时刻可多站点同时传输,能根据临床需要随时传送,无需等待。此系统与人工运输相比,省去了等电梯、交接核对物品、返程等环节的时间,运输优势明显,能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下病房药品使用需求与药房药品发放方式的矛盾。
降低差错率:
医院使用智能化轨道运输系统后,差错率明显降低。根据统计智能化轨道小车传输系统差错率为0.01%,明显低于之前未安装轨道物流时的人工运输差错率 0.2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人工运输容易错送目的地,导致药品不能及时送达使用而延误病情。人工运输还受运送人员素质影响,由于运送人员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与医务人员的沟通不到位、主观意识产生交接过程中的遗漏等原因,易发生差错事件。而智能化轨道小车传输系统由计算机控制,能快速准确地送达目的站点,沿途路线和到站情况实时监控,基本不会发生错误。根据记录仅有的一次差错也是因工作人员工作疏忽未经核对输错目的地所致。如果操作失误,可通过记录的数据,从物流中心电脑记录中找到小车轨迹和最终目的地,降低差错率。
降低破损率,提高运输安全:
由于人工运输中间环节较多,由于运送人员的疏忽,运送过程中人为颠簸碰撞等原因,容易导致药物破损。智能化轨道小车传输系统中间环节少,并配有防震海绵垫和水平仪,运送平稳安全,破损率极低。另小车有超高的密闭性,离开站点后车门自动锁紧,运输过程中无法打开,到达站点后自动解锁,保证运输途中物品不会丢失。
药房可专门购置适合小车大小的塑料密封盒,可放入体积较大的液体药物,还利用药房每天产生的废弃纸盒存放非整包装的零散安瓿。发送前分别在上下两侧放入海绵垫,压紧,确保药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随意晃动,更加提高了药品运输的安全性。根据统计,智能化轨道小车传输系统破损率为 0.07%,明显低于 2015 年同期人工运输 0.46%。
控制医院成本,优化就医环境:
智能化轨道小车物流传输系统的引进,可大大节约医院的物流成本,直接降低物流人员的资金开支,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设备成本,减少传统人工运输引起的差错成本,还能节约庞大的人工运输队伍浪费的时间成本、电力成本、医院资源成本等隐性成本。以往我院由各病区护士、工友甚至患者等到病区药房取药,导致环境嘈杂,各类药品还都使用塑料袋盛放,既浪费又不环保。使用智能化轨道小车物流传输系统后,摒弃了使用塑料袋,药房内人员流动也明显减少,医院内垂直交通压力减轻,真正做到人流物流分离,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实现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理念,最终控制医院成本,优化医院就医环境。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院早在 20 世纪中后期就引入了物流传输系统,我国医疗系统引入物流传输系统相对较晚,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才从国外引入。国外几十年的使用经验皆证明智能化轨道小车物流传输系统安全可靠。它能极大地满足医院各部门在物流运输上的需求,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是新形势下现代化医院建设的重要标准。